加载中 ...
首页 > 股票 > 市场 > 股市直播 > 正文

A股又来了个“大家伙”

2023-05-18 11:06:50 来源:股吧财经

作者:大师兄,编辑:小市妹

5月17日,华虹半导体首发事宜在上交所正式上会。继老大中芯国际和老三晶合集成之后,中国芯片代工行业排名第二的重量级企业,也即将登陆科创板。

从历史规律来看,华虹的上市进度很可能超出市场预期。2020年中芯国际回归A股时,曾创下18天过会、45天上市的“火箭”速度;今年登陆科创板的晶合集成,从过会到上市也不到2个月时间。

【村里的希望】

华虹半导体的诞生和发展,堪称中国半导体产业自立自强的一段缩影。

1996年,中央决定上马909工程:投资100亿元,建设一条8英寸晶圆、0.5微米制程工艺的集成电路生产线。这是中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半导体建设项目,投资金额甚至超过了建国以来国家对集成电路项目投资的总和。

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就是当时的国家意志。

作为承担这一项目的主要实体,华虹集团随之成立,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被任命为华虹集团董事长,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1997年,华虹集团与当时的半导体巨头日本NEC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上海华虹NEC,意图利用对方的技术,实现后发赶超。

但是,由于全球半导体格局发生变化,日本实力下降无暇他顾,合资公司最终只能依靠中方自己经营,成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创新的全新开端。

华虹NEC选择从现实出发,以国内市场急需、设计难度较小、且能实现国产替代的特色工艺芯片作为切入点,以IC卡芯片、通信芯片等作为产品开发方向,最终在这条路线上率先杀出了一条血路。

2013年1月,华虹NEC和宏力半导体完成合并,成立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次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资25.73亿港元,也就是现在的华虹半导体。

从股权结构来看,华虹半导体可谓根正苗红的国家队选手。除了控股股东华虹集团之外,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大基金持有华虹半导体1.78亿股,持股占比高达13.74%,是国家大基金持股最多的公司之一。

本次吸引华虹回归A股的最大动力,显然是更高的估值。华虹半导体在港股的PE(TTM)只有8.7倍,而中芯国际在A股的估值则高达39倍,是前者的4倍有余。

事实上,华虹半导体本次在科创板的募资高达180亿,仅次于中芯国际和百济神州,比此前在港股的募资多了7倍,发行市值高达720亿人民币,相比港股目前335亿港元的市值,翻了一倍有余。

【务实的巨头】

芯片代工领域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行业集中度极高。

2022年,全球芯片代工行业的前5名占据了近9成的市场份额,其中台积电一家的份额就高达63.14%。国内企业有两家企业进入全球前5,中芯国际排名第二,全球市场份额6.01%,华虹半导体的控股公司华虹集团排名第五,市场份额3.58%。

虽然并称为中国芯片代工领域的双子星,但是华虹集团的战略定位和中芯国际并不完全一样。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的战略重点是发展先进逻辑工艺,目标是在制程上追赶台积电等业内巨头,建设全球技术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

选择这条路线的芯片公司,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沿着摩尔定律的趋势不断缩小晶体管线宽,实现产品的高运算速度,这类芯片主要应用于高性能计算、中央处理器等高端领域。

2021年,中芯国际65nm及以下制程已成为收入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9.3%,产品结构已日益向高端化升级。

更早成立的华虹集团,则是两条腿发展。

一条腿是尚未上市的上海华力,跟中芯国际一样,侧重发展先进逻辑工艺,目前最先进工艺制程规划已达到28nm。

另一条腿则是本次在科创板IPO的华虹宏力(即华虹半导体),着重发展特色工艺,目标是成为行业内特色工艺平台覆盖最全面的晶圆代工企业。

在这条路线上,考验的不是工艺的先进程度,而是良率,品控、特点和响应速度。

▲来源:华虹招股书

目前,华虹宏力主要向客户提供8英寸及12英寸晶圆的特色工艺代工服务,其中8英寸晶圆主要采用0.35µm到90nm工艺节点,12英寸晶圆采用90nm到55nm的工艺节点。

从产品制程结构来看,华虹宏力仍以大于0.35µm的工艺节点为主,2021年来自于这部分工艺的营收占比高达43%,而55nm及65nm的占比当时还只有9.7%。

虽然制程并不算行业领先,但是在自己选择的赛道上,华虹宏力做到了细分领域的最好。

截至2022年底,华虹宏力拥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和一座12英寸晶圆厂,近三年来折合8英寸年产能分别为248.52万片、326.04万片、386.27万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67%。

根据TrendForce的公布数据,在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特色工艺晶圆代工领域,华虹半导体是全球产能排名第一的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家电、新能源、储能等领域。

在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领域,华虹是全球最大的智能IC卡代工企业和国内最大的MCU制造代工企业,在SIM卡、银行IC卡、二代身份证和社保卡等重要细分场景,都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来源:华虹招股书

【低估的NO.2】

谈到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人们往往都聚焦在先进逻辑工艺,而低估了成熟特色工艺的重要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行业份额,但是芯片代工在全球的份额却不到15%。

中国的芯片工业要真正实现自主可控,既需要不断突破先进工艺,解决高端芯片的卡脖子问题,也需要在成熟特色工艺里占据足够的份额,才能以合理的价格充分满足国内企业的不同需求。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华虹半导体成立之前,国内手机的SM卡就全部自国外进口,平均价格高达82元,而华虹的国产SIM卡打破了国外垄断之后,平均价格降到了8.1元。

事实上,随着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等新兴行业的大量涌现,给国内成熟特色工艺芯片带来了巨大的增量机会,这从华虹的业绩中也能得到验证。

2020-2022年,华虹半导体营收从67.37亿增长到近170亿,归母净利润从不到7亿增长到30亿左右,连续两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都超过50%。

今年一季度,国内外半导体公司普遍出现大幅亏损和营收下降的局面,但是华虹的芯片代工业务仍然保持了较快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1亿美元,同比增长6.09%,归母净利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7.88%。

下游需求变化下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方向上的进步,也肉眼可见。

自2019年以来,公司开始控制8英寸产能,更先进的12英寸产线开始成为华虹增长的主要方向,2019-2021年,12英寸晶圆销售额从5195.72万元增长到31亿。

2022财年,55nm及65nm的12英寸晶圆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技术节点,同比增长高达125%,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9.7%提升至14.3%。

旺盛的市场需求下,满产满销带来的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发展的最大矛盾。此次华虹宏力募集的180亿中,有125亿元将用于无锡12英寸生产线项目,预计今年将逐步释放12英寸的月产能至9.5万片,届时12英寸产能将占到公司总产能30%以上。

制程不算先进的华虹,看似赚的是辛苦钱,其实毛利率并不低,并且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2020年-2022年,华虹半导体的毛利率分别为18.46%、28.09%、34.1%,2022年四季度,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38.2%。

相比而言,中芯国际的同期毛利率是23.78%、29.31%、38.3%,华虹与之差距并不算大。只要产品做得足够专足够精足够好,市场仍然会给予丰厚的利润回报。

作为华虹集团旗下的上市平台,华虹半导体显然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那就是集团资产的注入:

2014年,华虹集团曾在港交所相关文件中披露:“在未来的合适时机,将上海华力注入华虹半导体”。

到那时,集成熟特色工艺和先进逻辑工艺于一身的华虹半导体,无疑将成为资本市场上更为耀眼的明星。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本文来源:股吧财经责任编辑:佚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云掌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华光环能5月22日晚间公告,近日华光环保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峨山鑫能光伏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峨山甸中镇他格莫光伏电站二期130MW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总价为5.36亿元。

    2023-05-22
  • 5月22日电,李宁尾盘走强。截至发稿,其股价涨4.26%,报50.1港元。

    2023-05-22
  • 海天瑞声5月2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提供的训练数据覆盖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等多个AI核心领域,可服务于包括具身智能等在内的多场景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

    2023-05-22
  • 5月22日电,有消息称比亚迪正考虑在法国建厂。对此,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目前比亚迪正在评估在欧洲建设乘用车工厂的可行性,并在寻找合适的地点。

    2023-05-22
  • 5月22日电,浙江鼎力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锂电价格下降对电动臂式产品以及电动越野剪叉产品的成本改善有积极影响。

    2023-05-22
  • 5月22日电,凯旺科技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的充电桩方面尚未在乡镇布局。

    2023-05-22
  • 5月22日电,云图控股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松滋基地一期5万吨磷酸铁已建成投产并实现销售,配套的磷酸、硫酸等项目也将陆续建成投产;宜城基地5万吨磷酸铁正在筹备中,预计将在年内动工。公司目前拥有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产能10万吨,规划改扩建30万吨两钠。目前,国内松滋基地在建复合肥产能95万吨,肇东基地正在筹备30万吨复合肥项目。国外马来西亚基地15万吨复合肥项目已基本建成,预计将于5月正式投产。

    2023-05-22
  • 5月22日电,中国电研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检测板块公司现在实行的是“总部-区域中心-专业试验室/业务处”的产能布局和规划,目前已有广州总部、嘉兴、顺德、武汉、湛江、上海、深圳、温州、青岛总测试面积超12万平方米的九大检测基地。除广州、嘉兴、顺德外的其他基地均是近三年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随着这些基地的的持续运营,产能将得到释放。接下来,根据募投项目的要求,公司位于广州科学城的检测本部正在筹建新的实验大楼。同时,为顺应公司全国布局战略,公司也会在西南地区成立区域检测中心。

    2023-05-22
  • 5月22日电,常山药业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的1.1类原研创新药艾本那肽三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已经全部出组,目前正在推进三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清理、统计分析、总结报告等后期工作。公司将继续大力推进以尽快完成艾本那肽三期临床试验。

    2023-05-22
  • 5月22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的意见,建设目标是到2024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准体系,有效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基本满足工业领域数据安全需要,推进标准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的应用,研制数据安全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30项以上。到2026年,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全面落实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要求,标准的技术水平、应用效果和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基础性、规范性、引领性作用凸显,贯标工作全面开展,有力支撑工业领域数据安

    2023-05-22